收废品也能 O2O,“物尽其用” 想通过软硬件结合,提供城市垃圾一体化解决方案

    如果说Uber和Airbnb是将移动互联带到了一些低科技的行业,那么“物尽其用”也在做同样的事,他们想从垃圾中“淘金”。

    “物尽其用”(微信号:wjqycn)做信息化平台,以“轻”模式介入传统废品回收行业,为废品回收员打通供应链上下游。流程上,先通过算法匹配居民和附近的废品回收员;回收员收到废品后,“物尽其用”再将其与再生厂商对接,实现废品从居民-废品回收员-再生厂商的交易闭环。同时,为实现废品交易的透明化和标准化,“物尽其用”规定废品回收员和再生厂商必须使用平台发放的智能手提秤和地磅秤,完成称量后,废品明细会在平台上显示,并根据废品种类和实时价格自动计算总价,支付通过微信在线上完成,费用实时到账。

    目前市面上的”互联网+回收”项目大多需要长期的市场教育,模式很难跑通。对此“物尽其用”创始人黄毅表示,许多废品回收玩家都在增加流通环节,实际上只是“回收站”形式的变形,而“物尽其用”是在做减法。具体来说,“物尽其用”对传统废品回收行业的改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减少中间环节。按照传统的废品回收流程,废品从居民手中流出到再生厂商接收,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小回收站、大回收站、交易市场、黄牛等6~7个环节,经过层层加价,回收成本增加;“物尽其用”为废品回收员直接对接再生厂商,将流通环节缩减为3个,提高了废品回收的利润和效率。增加回收品种。目前,“物尽其用”的主要回收品类有10余种,除了传统的纸板、报纸、饮料瓶、金属、电器等,还增加了衣服和牛奶盒。但黄毅表示,“物尽其用”只做渠道、不碰物品,因此每日回收的品类和价格由再生厂商按需求来决定,再由平台负责线上信息的更迭。参与者受益更多。除了消除中间环节带来的收益提升,对于居民而言,“物尽其用”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废品回收渠道;而废品回收员得到了稳定的客源,平台承诺只要居民不给差评,下次用户再有废品回收需求时会优先匹配该回收员,这解决他们拖着三轮到处空转的问题;再生厂商的得益还体现在废品质量上:据了解,在废品回收链条中常出现有人为了增加重量、从中牟利而给废品掺水、混沙土的现象,平台的全程监控防止此类现象产生,保证了废品的可利用率。盈利模式方面,平台主要通过抽佣的方式变现,目前废品回收员每接一单收取1元,占增收5.8%;回收员和再生厂家完成交易后再抽取交易额的4%,占增收11.2%。据团队预测,仅杭州市的年收益达0.6亿人民币。

    不仅模式上以废品回收员为切入点,链接两端用户;在市场运营上,“物尽其用”也想像Uber那样,利用废品回收员实现推广,目前的策略是每推荐一名居民用户或新的废品回收员加入平台,该回收员能获得一定的金钱奖励。黄毅表示,由于废品回收员是链条中对价格最敏感的参与者,他们更有做这些事的动力。

    我的担心是,与司机和房东不同,废品回收员大部分是低收入人群,文化素质也堪忧,他们能适应这套操作办法吗——甚至他们有智能手机吗?黄毅告诉我,其实情况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通过“物尽其用”,师傅完成一单的平均毛利为17块钱,大约工作两天就能赚到一个低价智能机的钱。而经过市场调查他们发现,其实废品回收是件利润很高但效率很低的工作,大部分废品回收员的最大诉求是稳定的客源,为此很多人甚至愿意花钱去维护客户,因此这批人拥有使用“物尽其用”的强动机。而对于O2O常出现的“跳单”问题,黄毅也丝毫不担心,在他看来,如果这个平台能够给各方带去切身利益,就不会出现“跳单”,平台得靠模式和价值来黏住用户。

    根据团队提供给36氪的数据,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团队共14人,以技术和运营人员为主。目前平台注册用户3万,废品回收员50多人,合作大型再生厂商3家,日均处理废品10吨左右,服务范围覆盖杭州核心城区,能够实现居民下单后20分钟内上门收货。黄毅表示,项目模式已经可以实现快递、低成本的复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是在在全国范围内扩大服务范围。

    融资方面,“物尽其用”正在寻求A轮融资,计划融资500万~600万人民币。